“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从落实“双基”到“三维目标”提出,再到“核心素养”发布,中国教育改革进入“3.0版时代”。

  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在线教育风起云涌,搜索引擎打破知识专断……今天,“ 教育”喧哗背后坚守教育本真

  问:技术的进步给教学提供了新路径,也“颠覆”了很多行业。您认为传统教育有哪些东西是需要坚守且不可被技术取代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我们应规避哪些认识误区?

  石中英:“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广泛影响,也呼吁教育界对此进行冷静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教育”的喧哗声背后一些人不乏纯粹商业的目的,并不是真正为了教育。比如,一些在线学习产品的设计来说,还是基于现行考试制度来设计的,是学校课堂教学的附属、甚至成为延伸或增强。

  实际上,教育的内涵、学校的功能比单纯的在线学习要丰富得多、有趣得多。学校的历史传统与文化氛围、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对话、学生之间的真实交往、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和文体活动等等,都不是在线服务可以提供的。教育最本真地表现为心灵自由交流和人格之间相互砥砺,这种认识穿越整个教育史,也是需要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所深刻领悟与永远坚守的教育信念。

  今天,我们发展“互联网+教育”一定不要犯“技术决定论”的错误,误以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将对传统的教育制度、秩序关系产生颠覆性、革命性的作用。这种论调强调单一的技术进步对教育变革的影响,却忽视其他社会因素,值得反思和警惕。教育界在思考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时,需要多一份清醒和理智。


中国教育信息化在线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化在线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