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的层峦叠翠、溪流潺潺之间,一座村庄安然坐落。这里,一栋被岁月浸润的老屋静静伫立。

 这里,是赖琦童年温暖的港湾,是她从家乡走向清华园的起点。今年高考中,赖琦取得648分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英语专业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懂事的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正在一家龙虾店打工,同时到来的,还有一份“俞浩梦想奖学金”。

 “俞浩梦想奖学金”由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个人出资,是俞浩基金会启动的首个重点公益项目,首批为100名成绩优异的自强学子提供升学支持,赖琦就是其中之一。

 (赖琦的家乡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马坳镇)

 去往北京报到前,赖琦回到了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她的童年时光,就在青瓦竹篱的怀抱里,在爷爷奶奶慈爱的目光与粗糙却温柔的手掌抚慰下,悄然流淌。

 父母在她年幼时便远赴他乡,奔波于城市的高楼与厂房之间,只为挣得一个家的未来。小小的赖琦,便成了这片祖辈土地上的精灵,在春日田野的奔跑、夏夜星空的仰望、秋收果实的甘甜、冬日灶火的烘暖中,无忧无虑地汲取着大地的滋养和亲情的绵长。

 老屋的青瓦、竹篱,村里的水塘、稻田,还有爷爷从县城带回的、包在手帕里的零食滋味,共同晕染出她生命最初的鲜亮底色。

 亲人的守望,梦悄然生长

 赖琦的父母和千千万万中国最普通也最坚韧的劳动者一样,对女儿最初的期许只是健康、快乐、平安长大。然而,时光流转,看着聪慧勤勉的女儿一天天成长,那份深植于心的“知识改变命运”的热切渴望,也愈发清晰。

 从跟随伯父伯母离开老屋,搬往县城求学,赖琦的成绩从未让家人操心。伯父伯母风雨无阻的接送,从朝阳初升到华灯初上,吱呀作响的电动车碾过四季,承载着她求知的重量;伯母家哥哥姐姐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身影,如同明亮的灯塔,无形中为赖琦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人生的重要路口,往往在不经意间到来。初中毕业前夕,赖琦站在一个牵动全家心弦的十字路口:是选择安稳、免学费且离家近的师范生之路,还是义无反顾地去追逐那更广阔却也充满未知的远方?

 (赖琦在学校学习)

 一个闷热的夏夜,空气仿佛凝固。

 赖琦的伯母坚持发话,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琦琦这么优秀的孩子,就该去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闯一闯。”这声期许,瞬间点亮了赖琦心中潜藏的对高等学府的憧憬。

 “书,一定要读下去!”这份朴素的信念日益坚定。

 暑假蝉鸣声中,一个重大决定驱散了家中的凝重。父母毅然放下异乡多年的奔忙与微薄的积攒,结束漂泊,回到了名为“家”的起点——修水。目标清晰而唯一:陪伴即将步入关键三年的女儿,走过高中岁月。

 生活的压力骤然增加——县城的房租、失去稳定收入的日子,需要精打细算。然而,面对这份不易的选择,父母的眼神里唯有纯粹的决心:“孩子的路更长,值!”

 朴素的坚持,静待花开

 从村小的田野教室,到县城的重点中学,赖琦的成绩单始终亮眼。

 她自认没有天赋,唯有最质朴而有效的坚持:课堂上,她是全神贯注的倾听者,生怕遗漏知识的星火;笔记工整详尽,清晰复刻下知识的脉络。

 放学后,她化身自己的规划师与执行者。书桌前贴满自制的计划表,详尽安排着每个科目的复习进度、练习时间,乃至小小的休憩间隙。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这明确的航标指引她在知识海洋中稳健航行。

 “我喜欢节奏分明,”赖琦坦言,“按计划一步步走,才最安心。”这份超越年龄的自律与恒心,是她一路领先的基石。

 (赖琦在修水县城伯父伯母家度过小学和初中求学生涯)

 高中三年,一千多个日夜,她如同山谷里一株安静生长的植物,不炫耀,不焦躁,只默默向下扎根,向上拔节。高一高二,她的名字稳居年级前五。

 进入高三,这株幼苗仿佛积蓄了足够的能量,成绩如春潮般涌动攀升,每一次模拟考都在刷新高度,为最后的冲刺蓄积着力量。

 当被问及何时将目光投向清华,她眼中掠过一丝羞赧:“最初?梦想是上海交大。是老师们一次次鼓励,‘你有更大的可能’,才让我心里悄悄埋下了这颗种子。”

 梦想照进现实,水木清华启新程

 今夏,一封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叩响了家门:赖琦,以648分的高考佳绩,圆梦清华大学英语专业。

 那一刻的喜悦与释然,让所有汗水与辛劳都找到了回响。“展开通知书的一瞬,”赖琦眼中闪着光,“所有努力都化成了两个字:值得!”

 通知书背后,是一个即将展开的广袤世界。

 (赖琦和爸爸妈妈满含喜悦打开清华录取通知书)

 对于清华园的未来,她心中已悄然描绘斑斓图景:在图书馆书海尽情遨游,在学术大师课堂上屏息凝神,在思想交锋的讨论中碰撞火花,在社团舞台上展现风采……她渴望在这座百年学府的精神殿堂里汲取智慧,更要用英语这把钥匙,叩开通往世界辽阔与深邃的大门。

 懂事的她,暑假伊始便在南昌一家龙虾店勤工俭学,用稚嫩的肩膀分担家庭担子。打工的滋味固然辛苦,却让她更深切地体味到这份求学机会的珍贵。

 感恩滋养,以心向阳

 回望来路深深浅浅的脚印,赖琦心底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深情。

 她对伯父伯母的感恩尤为深切。多年的共同生活,点点滴滴的照料早已超越普通亲戚情谊,化作无声的滋养。

 “伯母对我的影响很大。”赖琦语气温柔而充满敬意,“她不仅在生活上照顾我,更在于她对教育近乎执着的重视,那份严格的要求,以及在我每一次进步——哪怕再微小——时,她眼中闪烁的光彩和从不吝啬的肯定。她永远是我们这群孩子最坚定、最热忱的‘啦啦队长’。”

 她同样感念父母为她的求学路做出的牺牲。那三年的毅然回归,甘愿承受生活窘境,在她心中重若千钧。“每次想到爸妈在工厂的辛劳,回县城后小屋的简朴……我必须背负着这份爱,向前跑,不能让他们失望。”赖琦声音微颤,眼圈泛红。

 在书山题海的跋涉中,高中密友纯真的陪伴,是她得以喘息、获取能量的珍贵“氧气”。夕阳斜照的林荫道上,并肩而行的身影分享着校园趣事,倾诉青春烦恼,畅谈大小梦想……这些琐碎真实的快乐,如同涓涓细流,在巨大压力下悄然汇聚,成为支撑她向上攀登的力量源泉。

 (高考结束后,赖琦回到了久未住过的乡下)

 家乡修水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淳朴与热情,深深浸润着她的成长土壤。邻里间亲切的串门,人与人自然流淌的温情与帮扶,像最天然的养分,让她耳濡目染地学会真诚待人、推己及人的温暖。这份来自乡土的精神馈赠,让她的笑容更加明媚、纯粹。

 温暖同行,为梦插翼

 在赖琦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并非只有家人孤军奋战。社会的善意如同春日及时雨,悄然洒落在这位勤学坚毅的山乡女孩身上。俞浩梦想奖学金,以精准的识别与及时的帮扶,在她最需支持的时刻伸出了援手。

 “得知获得俞浩梦想奖学金的那一刻,是惊喜,更是心底涌动的暖流,”赖琦的话语里充满真挚的感激,“这份支持不仅解决了迫切的学费难题,更让我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托举与信任。俞浩学长作为追觅科技的创始人,他‘梦想人生,值得追觅’的理念,那份不断突破、用科技创造价值的坚持,深深激励着我。这份荣誉,我会倍加珍惜,不负期待。”

 赖琦的父母,这对朴实无华的劳动者,同样满怀深情:“我们书读得不多,学习上帮不了孩子。看到有这么多人关心她、支持她,这心里啊,真是又暖又踏实!只盼着琦琦在清华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赖琦获得俞浩梦想奖学金资助)

 站在人生新起点,赖琦对未来的四年清华时光有着清晰规划:精进英语专业,开拓交叉领域的视野。北京——这座充满无尽可能与挑战的都市,正等待她书写崭新的篇章。

 当被问及想对四年后的自己说些什么,这个即将远行的修水姑娘眼神清澈而坚定:“愿你永远保有棱角与锋芒,初心如磐,保持清醒独立的思考。无论风雨几何,都能勇敢直面,长成自己理想中更好的模样!”


原标题:从田野教室到百年清华 修水女孩赖琦获“俞浩梦想奖学金”

转自:稿源:中国高校校办协会网   

中国教育信息在线页面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