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张耘赫 禹艳芬)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张耘赫名师工作室第八届研讨会近日在昆明市官渡区圆满落幕。最后一场教学展示精彩纷呈,为盛会画上句号。本次研讨会以“聚焦科学教育创新,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为核心议题,汇聚省内外教育精英,为云南小学科学教育注入新活力。
研讨会历时四天,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预备会议、专家讲座、名师课堂、实验研讨等。作为云南省科学教育的标杆活动,此次研讨会展现了张耘赫名师工作室在教育创新方面的深耕,也彰显了云南基础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在预备会议上,工作室成员齐聚,为研讨会顺利举行奠定坚实基础。会议部署纪律规范、安全管理、团队协作等事宜,明确分组与组长职责,确保日程严谨高效。新成员加入带来多元教学经验与创新视角,为研讨会增添新色彩。杨丽丽老师《热传导》教学方案的研磨,体现团队“集思广益促优化”的教研精神。
研讨会期间,国内科学教育顶尖专家以系列讲座构建教师科学教育认知体系。华中师范大学刘守印教授解读《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性质与实施路径;东南大学柏毅教授以“人工智能主题课程”为例,剖析跨学科设计逻辑;杭州市徐春建教授通过“学科项目化”案例,展示课堂转型路径。
教学展示环节亮点纷呈。西南大学弗朗西斯·斯东尼尔教授执教《鸟喙与鸟类的进化》,通过模拟实验培养科学思维;杨丽丽老师《热传导》展示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跨学科与技术融合课堂同样精彩,如曾宝俊老师的《合理膳食》引入AI工具,高年庚老师的《里面是怎样连接的》以任务驱动探究,外教Frank融合问题式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胡海涛老师创新运用VR技术与AI助手教学《太阳系》。
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难点,张耘赫主持专项培训,讲解器材规范操作与创新应用,提出“自制教具+规范管理”双轨策略,通过实践提升器材效能,直击“兼职教师实验能力薄弱”痛点。
经过四天紧张学习与交流,研讨会成果丰硕。全省百余位科学教师参与,实现理念升级、技术融合与团队成长。跨学科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前沿理念深度渗透,推动教学重心转变;AI、VR、3D打印等数智工具深度应用,构建双线教学模式;新老教师形成“共生型”教研共同体,产出多项重要成果。
闭幕式中,张耘赫强调科学教育本质为点燃学生探索之火。此次研讨会不仅是经验分享平台,更是云南基础教育发展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