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同学注意一下你的心率偏高,要慢一点,6号同学甩绳可以再快点……”在无锡经开区东鿍第二实验学校的体育课上,学生们正在进行一分钟跳绳测试,与以往不同,学生成绩无需通过秒表、纸笔方式记录,通过使用智慧体育采集设备,实时计数与数据一键式录入,自动呈现在老师面前的平板上,实现精准检测,更好指导学生开展体育训练。这一幕,是无锡经开区智慧体育课堂的日常剪影。当AI深度融入体育教学,传统的汗水与拼搏正被赋予全新的科技内涵,一场关于精准、高效与个性化的体育教育变革,正在这里蓬勃展开。
区域布局:智慧体育筑基,数据驱动精准教学新范式
无锡经开区积极响应《江苏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义务教育“2·15专项行动”要求,将体育教学作为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全区已在5所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全面部署智慧体育与智慧操场设备,覆盖学生超万名,教师五十余人,构建起区域智慧体育的坚实底座。
经开区的智慧体育实践,核心在于构建了一套“采集-分析-反馈”的三层级数据感知体系。通过在校园广泛部署智能运动臂带、AI视觉分析设备、智能跳绳、肺活量测试仪等物联终端,实现了体育教学场景的全域覆盖。这些设备如同敏锐的感官,实时捕捉学生动态心率变化,精准记录立定跳远腾空时间、摆臂幅度等14项精细化运动参数,并实现50米跑自动计时、仰卧起坐违规动作AI识别等功能。
数据处理采用先进的边缘计算模式,利用分布式服务器在校内即时完成姿态识别、成绩计算与风险预警。这使得响应速度较传统云端方案大幅提升,例如50米抢跑检测可在0.3秒内完成语音警示。当学生实时心率超过185bpm值时,系统自动触发告警,为运动安全提供保障。
最终,所有数据汇入区域教育数字大脑,形成包含17个主题库、236个数据项的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库。教师可便捷调用课堂负荷热力图、体测成绩趋势线等可视化工具,进行多维度群体对比分析,使体育教学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全面的数据基础之上。
这一系统性部署成效显著。智能测评已成常态,2024年累计完成AI体测2.3万人次,同比增长118%,效率大幅提升,如单次50米跑测试时间缩短一半以上。AI系统自动识别违规动作并生成分析报告,体测数据准确率达99.2%,教师手动录入工作量锐减80%。智慧体育不仅提升了效率与精准度,更营造了浓厚的运动氛围,让运动更有趣便捷。
标杆实践:东鿍实验探路,实现智慧体育的全场景革新
无锡市东鿍第二实验学校是无锡经开区智慧体育应用的先行 者和生动缩影。从2023年初正式引入科大讯飞AI智慧操场系统以来,学校积极促进传统体育教学向智慧化模式转型,成果斐然。
在常规体育课堂上,变化无处不在。以立定跳远教学为例,过去动作完成瞬间即逝,教师难以精准指导。如今,高精度传感器能完整捕捉学生起跳、腾空、落地的关键动作轨迹,数据与视频实时传输至教师iPad端。教师可结合慢动作回放、画面定格等功能,从多角度拆解动作细节,清晰指出问题所在,例如“腾空时要双腿收腹,落地时双脚要主动前伸”,指导变得更加直观和精准。
这种智能化不仅局限于课堂。在备受瞩目的学校运动会上,AI智慧操场更是大放异彩。告别了传统纸笔记分,运动摄像头成为公正的“裁判”,实时判定成绩并传输,大大提升了赛事效率和透明度。测试完成后,系统为每名学生自动生成详尽的个人报告,包含基本信息、技术动作指标分析、点评及个性化锻炼建议,让每一次参与都成为提升的契机。
智慧体育的触角还延伸到了课间。学校巧妙利用走廊、连廊等碎片化空间,设置“智慧体育一角”,配备互动体育智慧屏。学生在课间即可进行趣味运动游戏,享受运动的即时乐趣,实现了体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缝衔接,显著增加了学生的日常运动密度。体育老师欣喜地发现,依托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他们得以全面、科学地掌握学生的运动情况及体质健康状况,教学负担减轻了,教学决策却更有据可依。科大讯飞智能体育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体育教学中难量化、难记录、难监督、难分析的痛点,推动着学校主导、学生自主的创新教育模式落地生根。
未来展望:深化融合应用,奠基学生终身运动之基
无锡经开区智慧体育的价值,远不止于提升课堂效率和测试精度,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教学模式的重构与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当前,智慧操场设备正在无锡经开区越来越多的学校实现常态化应用,获得了师生广泛的认可与好评。这标志着经开区的智慧体育建设已从试点探索走向规模应用,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广价值。
未来,经开区将持续深化AI、大数据与体育教育的融合。一方面,拓展更多体育项目的AI应用场景,并向多学段延伸覆盖;另一方面,深度挖掘与应用数据,强化体质健康数据库的智能分析能力,探索建立更科学的区域健康预警与干预模型。此举不仅提升学生体质与运动表现,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运动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养成健康习惯,为万千学子培养终身体育习惯、拥抱健康未来奠定智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