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眼小学一线所需,完善智慧教育研训方略
(一)基于教与学现实状况,注入智慧教育有的放矢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水平线,课堂中的教与学构成了学校师生的生命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领域也面临新的变革与创新发展。智慧教育也成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为此,中国教育电视台与时俱进,基于海南省自贸区建设新目标和国培项目新要求,针对海南基础教育中小幼一线,开展了线上线下访谈式、问卷式等多角度全方位的需求调研及分析,特别针对各地区各学校智慧教育软硬件建设和教师应用现状进行专项调查,筛选出共性且急需的真实问题,形成培训需求,为该培训项目的设计策划,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参考,确保了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
(二)基于教与学常规实施,拓展课堂教学信息手段
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培项目部门依托海南省教育行政业务部门,依次对所有中小学智慧教育赋能教与学培训项目进行论证,当面提出改进的条款,特别在如何加强信息化于课堂教与学深度融合的实施策略上,针对各类小学参差不齐的信息技术条件,在满足不同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课程设置、授课教师安排、绩效评估标准内容方式等方面,给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尤其在学员手册设计和学员过程管理考核方面,有意引进人工智能平台,强化学习研修与学员管理的双重功能。
二、着力培训精准施策,强化培训过程实效
(一)基于训与学多方合作,加强项目统筹运行
在开班仪式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教师教育部邱天爽主任亲临指导,高屋建瓴于国家宏观教育前沿,中观于海南基础教育现状,微观于中国教育电视台培训方及学员实际等,多角度全方位高层次引领,实践操作具体指点,不仅为下一步各项目开班以及过程中的点与点、岗对岗施策,就如何创新、如何更有效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体现了合作双方深层次工作研究交流,体现了海南省各级教育行政教育业务部门对国培项目的高度重视,对项目实施过程实效性高效性的殷切期望。培训主办方、承办方和学员参训方相互理解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国培项目运行氛围,一批年轻的培训管理与服务团队都受益匪浅,并以实际行动提高改进项目的质量与质效。每期培训项目自始至终的小结文稿的撰写,着实反映了一期又一期国培项目的精进与效果。
(二)基于研与训主题牵动,推动智慧教育辐射
从七天的培训内容设计到丰富多彩的专家讲座,有高端前沿引领,有具体应用指导,有信息技术实操,有学用结合实践。如:大连教育学院教授张玲—《智慧平台资源驱动教育模式创新变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中—《为新时代教师智慧教学导航》、海南师范大学教授聂永成—《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这些来自南北方及海南当地的专家教授,各具特色,有理有据地开展研训论坛,使学员们思路开阔、眼界扩宽。海南省本土的资深教育同行,现身说法,颇接地气,共情同频,让学员们近距离拜师学艺,近水楼台。围绕人工智能与教师课堂与教与学及评价的深度融合,有机整合,针对不同小学学段、不同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图文并茂,风趣幽默的方式,让学员们收获满满。
三、着重学用交流互动,展示基地实践效用
(一)基于知与行合二为一,走进基地实践体验
在考核评价贯穿,作业牵动学业,引导督促集中培训知行合一的同时,组织参训学员走进基地校,全程跟踪基地校学习观摩,从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到课堂教与学软件应用,从学校领导整体介绍到教师个性化实践经验展示,将智慧教育理念理论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智慧,体现了教育智慧与智慧教育的深层融合,为学校、教师、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案例。
(二)基于学与用相互交流,生成智慧教育思行
划整为零组成学习研究小组,每日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学用成果班级展示。作业中、学习笔记中、学用报告中,都体现了参训学员学以致用的体会感悟。如:有的学员谈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智慧教育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有的学员写到此次培训项目作为海南省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智慧教育平台,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双重提升。在教师所用实物教具扑克牌的游戏思考中,许多学员都对以心理智慧促进教育智慧与智慧教育的融合之意理解颇深,深感学、思、行的统一可以致高致远于自身的教与学。在众多学以致用综合报告中,有反思有改进,生成未来发展增长点。这些发自肺腑的感言,既是对培训项目的认可,也是学员们一周沉下心来学习思考,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未来预期。
这一周的培训有得有失,有许多值得回味之处,有了海南省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的领导与支持,有了全国各地尤其是海南当地专家教育同仁的亲自指导与督导,有了海南省各地一线参训老师的认真治学精神,有了中国教育电视台项目培训各方的管理与运行,正式拉开了智慧教育赋能海南小学教与学的教改课改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