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水平,影响着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只有建设高水平的专业,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何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特色做好专业建设,诊改思路对于全面梳理各项工作,建立自己的“免疫与修复”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2018年9月以来,四川天一学院全面推进了专业层面的诊改工作。对专业质量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诊改实施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为核心,以专业建设规划为指引,树立全员参与意识,聚焦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按照“55821”诊改设计思路,以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系统,着力打造目标链和标准链,横向构建各层面质量改进螺旋。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软件和硬件相互配合,关注事前、事中和事后,突出过程控制,避免结果定论,依照计划—执行—检查—改进(PDCA)的管理模式,专业诊改主要包括运行与质量,前者主要以人才培养运行的规范性为重点,后者以专业的内涵建设为重点。本文侧重于对后者的研究。从质量保障角度解决目前高职专业质量建设的片面性与随意性问题。
一、专业质量建设的出发点
诊改的起点是打造两链(目标链、标准链),在此视野下,专业质量建设的出发点就要明确建设什么样的专业,即对标,要建什么样的专业,首先要认清什么是职业教育,其次是认清专业质量建设的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
(一)什么是职业教育
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标志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入新的法治化进程,也意味着职业教育“类型”地位在法理上得到保障。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育人方式等方面与普通教育有着明显区别,必须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一是职业教育是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二是职业教育是培养能力的实践教育。三是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
(二)专业质量建设的普遍性
十年来,中国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规范特色培养过程,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实践教学、毕业要求等方面对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提出具体要求,为专业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提供基本依据;从顶层设计到制度标准,构建了一整套贯穿学生入口到出口、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建立专业、教学、课程、实习、实训条件“五位一体”的国家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制度、标准等为专业质量建设的普遍性要求。
(三) 专业质量建设的特殊性
每个学校的办学定位不同,各个专业具体情况不一样,在遵循普遍要求的同时要突出专业质量建设特色。学校要从自身定位与专业发展规划出发,梳理明确要建什么样的专业,哪些质量类别的专业。四川天一学院紧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德眉资同城化的发展战略,构建有健康专业集群、体育及旅游专业集群、数字媒体与文化创意专业集群、财经商贸专业集群和城镇建设专业集群,有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等47个专业,主要涵盖电子与信息、医药卫生、旅游等13个专业大类。根据专业情况,确定了一般专业、校级重点专业、校级特色专业、高水平专业等专业定位与建设目标,明确了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对应的建设标准观察点。
(四)专业质量建设的任务与标准
依据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在确定各专业建设目标的同时要细化建设任务,制定年度工作任务分解与进度安排表,将年度建设任务落实到各专业。学校各专业根据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和相关标准,依托学院诊改平台,从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与改革等七大类设定83个质量控制点,并实时监控与诊改,建立了以一年为诊改小周期、三年为诊改大周期的“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形成了专业层面常态化自主诊改运行机制。
二、质量建设的着力点
诊改55821的基本框架中第一个“5”,贯穿了第二个“5”,也可以说第二个“5”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第一个“5”,在此视野下,专业质量建设的着力点在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从专业质量建设的三个环节来看,事前专业质量建设的核心着力点在于顶层设计、事中在于保障运行、事后在于改进提升。
(一) 决策指挥
学校各专业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专业标准,专业诊断与改进运行办法等,协调相关单位人员落实相应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对专业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指导。
(二) 质量生成
专业建设效果关键性要素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专业质量建设通过学校在资源建设、招生就业、社会服务等质量目标方面落实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任务,特别是在是否培养出符合产业和市场需要的人方面的达成度。学校从预定的目标与标准出发,利用诊改平台,设置预警信息,每个学期生成质量报告,以便改进。
(三) 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师资配置、实训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实训室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学校现有师生近两万名,占地面积1230余亩,校内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37万余册。实训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实训设备值达1亿元,建设有计算机实训中心、物流实训中心、中药实训中心、文创实训中心等12个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100余家。为各专业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 支持服务
支持服务主要包括数字化校园建设、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等。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校园网已覆盖教学、办公、实训等区域的所有建筑物,高速安全的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的网络。截止2024年底,校园网信息点10000余个,铺设主干光缆5公里,部署新型交换机114余台,学校建成1个专业化的数据中心机房,建成2套由33台服务组成的云桌面平台,提供多达1200台的云终端服务,统一管理公告服务器8台,存储容量达62T。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方面,学校组织机构健全,相关制度完善,为专业质量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五) 监督控制
监督控制包括监测预警、诊断改进、绩效考核等方面,主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质量数据信采集、 汇总、分析, 形成质量报告,预警发布。学校以“四中心一平台”为建设方向,构造智慧化的校园学习、生活和环境。将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生活等进行充分的融合,实现校园管理智能化、校园生活一体化、校园设施数字化和课堂教学生动化,校园应用建设初具规模。其中一平台的质量管理驾驶舱,为专业建设管理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经过6年多的诊改实施运行,学校专业质量建设持续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效,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日益提升。(文/四川天一学院副校长沈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