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堂趣味盎然的语文课、一本本精心批改的作业本、一批批茁壮成长的学生,在保定市最美教师、河北省中小学学科名师、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河北省中小学教育先进个人王新燕老师看来,这就是她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二十多年,她学会的知识都跟教育有关,跟如何培育学生密切相关,她一辈子都不想离开三尺讲台。
老师也要当改革创新的弄潮儿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强劲动力,更是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
从教20多年来,王新燕一直认为,老师也要当改革创新的弄潮儿,主动融入教育发展大潮,培育时代新人。她沉浸在“愉快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努力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并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愉快教育”模式——互动导知、激趣导读、诱思导情、启智导法,培养学生语文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王新燕表示,“我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理解和合作,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的统一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与学是双向的,互动的,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境互动。我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同时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互动教学中,提供足够的针对性服务,以帮助每个学生实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智能建构。”
“愉快教育”模式注重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在《站起来的中国人》这个经典片段学习时,她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入“梦想剧场”环节,让学生分组排演课本剧。学生积极研读文本并展开想象,合作编写剧本在课堂上“竞演”。而后,她又让学生观看电影《小兵张嘎》中的片段,学生们兴趣来了,开心地说:“王老师,我们可以把下一篇《红楼梦》剧本编写出来演。”
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学生们爱上了语文。王新燕在教学中示范引领,落实课改理念,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属于她独有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也在逐渐地形成,总结出了“四导法”,即互动导知、激趣导读、诱思导情、启智导法。思品课《我们的大中国》和《陆地与海洋》,分获国家级思品优质观摩课一等奖。思品课《快乐一起分享》和《站起来的中国人》,分获河北省中小学学科教学评比中获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立足素质教育,深入教研工作
从2013年开始,王新燕开始负责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北校区教务科研工作,这为她肩上添压加担的同时,也为她开启十多年辉煌的教研生涯。
尽管之前并没有类似的岗位经验,但王新燕没有推辞,而是抱持着一种积极面对挑战的心态,顺应岗位安排,迅速和新同事成了新的铁杆搭档。在此前的教学生涯当中,王新燕累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在深入研究过课程设计,经历过了多个部门的管理工作……这种“多岗历练”的模式,让她迅速进入角色,在自己先消化吸收国际先进IB教育理念的同时,为老师们进行解惑,真正做到以身示范。
传统的文字教学难以传情达意,为了进一步提早课堂互动教学效果,从2017年开始,王新燕开始深入引领PAD线上线下实验班教学研究,带领全体PAD班老师共同研究优学派互动平台,撰写《浅析小学语文PAD未来课堂教学策略》论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学习,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十多年的教学教研生涯,王新燕立足素质教育,结出了丰硕的教学成功。其重点参与的未来学校创新发展课题《以“未来之树”文化促进新未来学校重构的案例研究》以及人教社“十三五”重点课题《语文 A版与统编教材衔接的研究》获得了国家认证,填补了中小学创新教育相关领域的空白。其参与的人教社“十三五”重点教研课题《咏柳》荣获一等奖,多次荣获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一等奖、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教学论文一等奖、国家级作文辅导金奖、成龙杯一等奖等诸多国家级荣誉。
王新燕告诉记者,教书育人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她一辈子都不想离开三尺讲台,希望将这份快乐传递给更多的学生,带动更多年青教师成长,不负光明教育,也不负学校期盼。
从一个课堂到另一个课堂,从一个年级到再一个年级,从一届学生到下一届学生,保定师范附属学校的语文课堂书香弥漫、诗意盎然,美不胜收!教学的技艺与经验或可累计,但永葆教学的热情与追求却难能可贵。从王新燕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为人师的热忱和责任。或许,这正是王新燕能够二十年如一日坚持教学教研的原因所在。(文/张可可)